“赶集日+村祠堂+进村入户” 暖心宣传织密禁毒防护网
今日广西桂林讯 八月末的全州,秋意渐浓,金风送爽。在才湾镇,一场多部门联动、多方位入手的禁毒宣传活动而显得格外不同。派出所、司法所、禁毒办、团委、妇联……各方力量汇聚一线,公安民警带头深入集镇、村祠与田间,用脚步传递温度,以真情筑牢防线,展开了一场“有力度、更有温度”的禁毒宣传行动。
一、集中宣传:城镇圩日掀起禁毒热潮
8月28日清晨,才湾镇文化广场人头攒动。镇党委、政府牵头,联合多部门利用赶集日人流密集的契机,组织开展“禁毒宣传大集”。活动现场,多条醒目的禁毒横幅迎风高挂,图文并茂的展板依次排列,吸引了不少赶集群众驻足观看。

现场还准备了丰富的宣传品,不仅有《禁毒知识手册》《禁毒倡议书》等资料,还有印着标语的手提袋、小扇子、抽纸等实用物品,吸引众多群众参与。

活动的高潮是“禁毒承诺签名”。男女老少纷纷在“全民禁毒,从我做起”的签名墙上郑重署名,许下个人与家庭的拒毒承诺。不少群众还主动扫码关注“中国禁毒”“广西禁毒”微信公众号,实现“线下活动+线上教育”无缝衔接,拓宽了禁毒宣传的覆盖面和持续性。
二、祠堂普法:村头巷尾讲好禁种故事
午后,阳光洒在才湾村的古老祠堂里。没有讲台,没有音响,只有数十条长凳、一抹树荫,和一群早早聚拢的乡亲。“禁毒普法小讲堂”悄然开讲,才湾派出所所长蒋远名以案说法,本地方言娓娓道来:“法律不看用途,种一棵也违法。”朴实的话语令大家频频点头。

针对农村老年人易信“罂粟入药”“罂粟当菜”的误区,民警和社工们带来彩色图册和实物照片,把罂粟从幼苗到开花各阶段特征讲得清清楚楚。“叶缘锯齿状、杆上有白粉、花开四瓣颜色艳——见到这样的,一棵也要报!”

本村的老党员禁毒宣传员蒋石林老人也站了出来。作为湘江战役红色传承人,他的话格外有分量:“乡亲们,毒品害人害己,战争年代我们守护山河,和平年代我们要守好家风、村风!”一席话引发阵阵掌声。
活动还设置了提问环节,现场答疑。工作人员同步发放宣传册、联系卡和禁毒礼包,方便大家随时咨询、及时举报。村民们纷纷承诺:“绝不种植!”“大家来做监督!”
三、田间村头:暖心帮扶传递禁毒温度
日头偏西,稻浪翻金,正是晚稻收割的繁忙时节。宝鼎岭下的村村寨寨,才湾派出所的民警与禁毒社工组成“流动宣传小队”,走向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开展“脚下有泥、身上有汗、话中有情”的入户宣传。

民警手持罂粟识别图谱和宣传单,把“移动课堂”开到稻田边。见到休息的村民,便递上宣传小扇子,开启“田间十分钟”微宣讲。“罂粟苗和茼蒿、苦荬菜很像,但叶子背面没有锯齿,杆上有白粉,请多留神!”民警蹲在田边,用朴实的语言讲解,让乡亲们听得懂、记得住。
在村头,民警王运建看到留守老人卢爷爷正独自收稻,立即带人下田帮忙。一边操作打禾机,一边唠家常:“罂粟不能种,看病找医生......还要告诉在外面的孙子孙女,提防新型毒品。”汗水滴入泥土,关怀渗入心田。老人感动地说:“你们这些话,我信!”

傍晚趁农户收工回家,民警一边在村中醒目位置张贴《毒品原植物识别海报》,一边继续入户走访,坐在农家院里聊聊收成、孩子,自然过渡到禁毒宣传,倾听群众疑虑并耐心解答。这种“家人式”的沟通,打破了传统宣传的隔阂,让禁毒理念真正融入家常里短、深入人心。
“集中宣讲+入户走访”“城镇+农村”,禁毒宣传“双线联动”模式,有效提升了节群众对毒品危害的认知,增强了拒毒防毒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性。
全州公安以心宣传、以行禁毒,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传播法治,展现出基层禁毒工作的扎实、温度与创新,为构建“健康全州、无毒家园”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曾卫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