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面版 本站服务 客服中心 网站地图 中文/繁體

边关红城风骨永存

记我们老王家的廉洁家风

2025-09-16 10:00
来源:今日广西

南疆龙州,木棉傲立边关,左江奔流不息。木棉树上便绽放出炽烈的红花,如同燃烧的火炬,照亮着这片英雄的土地。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熔银铸"廉"立军规,红八军将士严守铁纪,壮乡儿女世代传承"身正如木棉,心清似左江"的高洁品格。我们老王家百年来代代相传的清廉家风,如同这木棉花一般,历经风雨而愈加鲜艳。

我的外曾祖父是个农民,却有着超乎常人的远见。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四五十年代,他不仅要养活六个孩子,把两个儿子培养成国家干部。他指着田边的木棉树对我们说:"做人要像这木棉,根要扎得深,身要挺得直。"这句朴实的话语,成了我们老王家最初的祖训。

改革开放时,外祖父他先开磨坊,后又经营杂货店,和我父亲一起做石灰生意,三十年如一日,从不缺斤少两。九十多岁那一天,他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铜钱,告诉我们:"利可让三分,秤要足十分。"这枚已经磨得发亮的铜钱,成了我们家族的传家宝。

这看似简单的诚信经营之道,让我们子子孙孙的商业之路越走越宽。南宁亿达盛商行,南宁百顺商贸,南宁百纳酒业,崇左百纳名酒商行,龙州百纳名酒商行,大新百纳酒业,这些企业这些家族企业依然兴旺发展,我就深深体会到:坚守初心,方得始终。

 如果说外祖父是家族商业的开拓者,那么大舅就是我们的精神灯塔。大舅是名老党员,他十七岁走上讲台,后来成为教育主管,书房里那幅自题的《勤俭廉洁四字箴言》字迹遒劲有力。大舅常说:"为官者,当清正廉明;经商者,须公平守信;务农者,要勤耕力作。"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家族逐渐成为一个教师世家,表哥表姐、表弟夫妻、我和丈夫都是人民教师,就连表姐的女儿也接过了教育的接力棒。

     我刚参加工作那年,学校要评选先进教师,有同事暗示我"表示表示"。回家跟大舅说起这事,他沉默良久,只说了一句:"木棉花什么时候靠讨好春风才开放的?"最终,我凭借教学实绩获得了那个荣誉,这份清白得来的认可,比任何东西都珍贵。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家族从政的成员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三舅在司法部门任职三十载,公正严明;表弟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从未拿过一分不该拿的钱;家族成员中从政从商的都有,大家都遵纪导法,克已奉公,我们常说:"老王家的子孙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这让我想起韦拔群烈士变卖家产闹革命的故事,也许,这种清廉自守的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

作为教师,作为一名老党员,每年木棉花开时,我会带着学生来到冯子材将军雕像前,给他们讲将军熔银铸"廉"的故事,讲木棉树的品格。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梁老师说,木棉花的红不是染出来的,是长在骨子里的。"我知道,廉洁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课堂上,我会用外祖父的铜钱教孩子们认识度量衡,用大舅的《勤俭廉洁四字箴言》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有家长告诉我,孩子回家主动要求把饭菜吃完,说"不能浪费,要像梁老师说的那样珍惜粮食"。在我的女儿离家求学那天,我送给她一枚复制的铜钱,背面刻着"利可让三分,秤要足十分"。她说:"妈,我会让这枚铜钱在我们这一代继续传下去。"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木棉花开的未来。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回望家风传承之路,从外曾祖父的木棉家训,到外祖父的诚信铜钱,再到大舅的勤俭廉洁箴言,这些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如同左江水,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边关的木棉年年绽放,我们的家风代代相传。这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记忆,更是对这片红土地的深情告白,是对廉洁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动诠释。

每当夕阳西下,木棉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就像我们的家风故事,从过去延伸到未来。我知道,只要我们像木棉一样深扎根系、挺拔向上,这抹边关红就永远不会褪色。(龙州县龙州镇实验学校    梁春丽)

 

责任编辑:吉文佳

0 0

新闻热图

最新文章

每周热点


|友情链接
中国食品安全网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健委 海外网人文频道 中新网 中纪委 人民网 凤凰网 新华网广西频道 广西新闻网 广西百城网 听闻广西 中国评论网 东盟资讯网 东盟新闻周刊

中国广西联络电话 : 13377111831 电邮: todaygx@163.com

©版权所有 今日广西网 战略合作单位:《我的祖国 》《幸福妈妈》北纬30度 、爱国品牌产业发展中心、广西大数据技术学会、广西中医药文化保护与研究发展协会  京ICP备2002846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5847号

今日广西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todaygx@163.com,我们将在当日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