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旅游岂能如此“霸王”
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有游客视频曝料称自己在凤凰古城游玩时,遭遇了强制消费和不公平对待。视频显示,游客花钱租了特色民族服装准备拍照时,遭商家拦阻,要求必须由商家拍照。争论中,商家张嘴便将服装租赁时长从一小时变成了半小时。游客最终不堪纠缠“弃衣而去”。当地组成调查组,对违规租照当事人依法拘留,取缔其民族服装租赁照相资格。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现象是“极个别现象”,以前从来没出现过。
“极个别现象”“以前从来没出现过”?未必吧。纵观网友在相关报道的评论和跟帖,类似遭遇比比皆是,除了租衣遭遇“霸王条款”,还有被孩子抱腿强迫购买鲜花的、停车过夜遭遇天价停车费的……这类现象层出不穷,难道用“个别现象”“个人行为”就能推托景区的责任的缺失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旅游业刚刚兴起时,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照相机属于奢侈品。也因此,景区里帮游客拍照还算一门好生意。然而时代早已变了,现在出门旅游,人手一台相机,手机也完全能胜任拍照留影的“重任”。商家还把照相当作“高级服务”捆绑销售,强迫消费,不仅折射思维陈旧,更透着一股子“旅游饭”的傲慢。这种傲慢就是,把景区当成自己地盘,“来旅游就得按我的方式消费”。
租了衣服必须由商家拍照是傲慢,雪乡一根红肠卖15元也是如此,这样的现象,虽然年年曝光,次次都有相似的“高度重视”“重拳整治”“严厉查处”和“个人现象”,但如今还是看不到这类现象终结的痕迹。究其根本,商家的傲慢背后,离不开景区管理方乃至当地政府有意无意的默许甚至纵容。比如雪乡红肠就曾有当地媒体用泰山顶上矿泉水的售价来类比和开脱,结果被泰山景区以低价矿泉水“打脸”,还惨遭网友群嘲。
如果总是把游客当成冤大头,每个来了“宰一刀”,一时间自然能赚取暴利无数,但是这种一锤子买卖的傲慢,能永远持续下去吗?整治旅游乱象,只针对商家,只在旅游行业内下手,注定难有成效。罚了一个老板,还有千万个老板磨刀霍霍向游客;取缔一个租衣的霸王条款,还有衣食住行等其他行业的潜规则等着游客踏坑。
从查处情况上看,景区的这类现象大多来自游客的投诉和外地媒体的曝光,当地监管部门的自查自纠鲜见踪影。事后的查处,也多是力求“给一个说法”来平息舆论,难以举一反三,持久自省。试想,如果当地监管部门能发挥作用,平日认真履行职责,引导行业风气向善,那怎么还会发生“宰客”现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管理旅游行业、整治旅游乱象,也是如此,需要地方政府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被动式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把游客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去监督、管理和指导旅游业的发展,才能从根源上改变商家赚快钱爱宰客的经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