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面版 本站服务 客服中心 网站地图 中文/繁體

桂林理工大学学子赴灌阳开展社会实践: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09-09 11:21
来源:今日广西

今日广西桂林讯   2025年7月10日至14日,桂林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爱国情怀”实践团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劳动体验与深度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现状。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7月10日,实践团首站抵达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进行参观学习。在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实践团成员认真观看历史陈列,聆听讲解员介绍红军长征历程。队员们注意到,园区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和影像资料,详细记录了1934年红军途经灌阳的历史。他们重点了解了湘江战役的历史脉络与重大意义,并与讲解员就历史细节进行了交流探讨。一位讲解员表示:“这些文物不仅见证历史,更承载着革命精神。”通过此次参观,队员们加深了对革命历史的认识,增强了历史使命感,也为推动红色文化传播、赓续红色血脉注入了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参观纪念馆。黄开源 供图

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乡村产业

7月11日,团队前往新街镇飞熊村参与农事劳动。团队成员深入飞熊村农田,在村民指导下,学习红薯栽种技术,体验农耕生产。劳作间隙,队员们与村民交流了解到,当地红薯种植面积较大,但产品销售渠道较为传统。“我们种的红薯品质很好,但主要靠商贩上门收购。”一位村民说道。当天下午,实践团赴永富村与驻村第一书记座谈,系统了解该村在产业规划、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及成效。第一书记介绍,该村近年来积极发展红薯粉加工产业,但面临品牌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我们需要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市场。”他表示。通过实地调研和交流,实践团成员既体验了农耕生产的艰辛,也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收集了第一手资料,为青年学子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做足了准备。

图为实践团与农户阡陌间躬耕。黄开源 供图

图为实践团与驻村书记开展座谈会。黄开源 供图

走访农贸市场,把脉产业发展

为深入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实践团于7月12日前往灌阳县城农贸市场并针对红薯粉产品开展专项调研。团队成员走访了多个销售红薯粉的摊位,在与商户的交流中,详细了解了红薯粉的原料、加工、销售渠道及市场认可度。调研发现,灌阳红薯粉虽品质优良、口感独特,但缺乏统一包装和品牌标识,价格也相对较低,普遍存在品牌效应不足与销售渠道局限等问题。一位商户表示:“如果能有更好的包装和品牌,产品应该能卖得更好。”此次调研为团队后续形成产业发展建议报告提供了数据支撑。

图为实践团进行市场调研。赵耀祖 供图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收集了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第一手资料。桂林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爱国情怀”实践团带队教师李艮表示:“这次实践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为后续开展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据悉,桂林理工大学实践团已与永富村建立长期帮扶机制,未来将结合专业特长,在当地农产品包装设计、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提供帮助,通过电商培训、品牌设计等方式持续助力当地发展。团队成员将整理调研资料,形成实践报告,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此次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力量与乡村振兴的实践需求。(刘雨梦)

 

责任编辑:吉文佳

 

0 0

新闻热图

最新文章

每周热点


|友情链接
中国食品安全网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健委 海外网人文频道 中新网 中纪委 人民网 凤凰网 新华网广西频道 广西新闻网 广西百城网 听闻广西 中国评论网 东盟资讯网 东盟新闻周刊

中国广西联络电话 : 13377111831 电邮: todaygx@163.com

©版权所有 今日广西网 战略合作单位:爱国工程研究院、贵州爱国教育研究院、爱国品牌事业发展中心、大国品牌(广西)传播中心、广西大数据技术学会、广西中医药文化保护与研究发展协会  京ICP备2002846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5847号

今日广西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todaygx@163.com,我们将在当日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