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眼绘就的奇迹:著名书法家曾柏良的闻画传奇
曾柏良学习闻画即俗称盲画,源于父亲曾发强的引导,从60年代的幼小年纪就喜欢上了闭眼书画,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练习专心以书画入道,放下三维的固化认知,从国学四维八德的国粹书画入道,闻画,能画,朝闻道,夕死可以。

有一次在孤儿院的邂逅发现盲人也能随意画画,从中受到鼓舞从中悟到了闻画之法传之真妙,于是从1971年开始研究盲人绘画教育至今。他爷爷曾载谋说:其实 1728年就有盲画,这才使得他立下了钻研盲画非遗的志向,并成为南宁市第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理事及副会长,为此,他又担任了南宁市残联副理事长,才使得他的助残和特殊教育事业坚持了40多年,并且他还让盲人书画走出国门,他将自己培养出的世界上第一批盲人书画团队成员的书画作品在世界各国进行展出并讲学,其作品在第三届国际艺术节获特等奖,多年探索盲人绘画成果得到中外专家学者的认可,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中国社会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朝闻天下、科教频道等等以及香港凤凰卫视、亚洲电视、香港《明报》、《星岛报》英国《国际残疾人》、路透社、德国《环欧》、《智慧与艺术》等多次专题报道。发表的论文有《论盲聋人绘画》(澳大利亚拉求伯大学学刊)、《论盲人绘画》人民画报论文集、《盲人绘画》(广西艺术学院学刊)、《根性教育与盲人绘画》(中国科技报)等数十篇,还出版了专著《心灵的画卷》广西接力出版社出版、《盲人创造性美术》、《生命本能之花》德国智慧出版社出版、《直指人心》人民文学出版社、《灵性书画入门》中国盲文出版社、《笔尖字慧》广西科技出版社等等,1991年5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并授予“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称号。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社会力量办学大辞典》《广西通志》等等。
曾获得南宁市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南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广西首届杰出青年志愿者和五四奖章、“全国青年志愿者杰出个人”提名奖、“全国特殊教育优秀工作者”、全国首届文化助盲选进个人奖等等。现为南宁市舍得残疾人职业学校校长、全球艺朵居慧画协会主席、中国领导干部网云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文化部中国云南昆明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第七届理事、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青少年成长成才导师、南宁市美术家协会第五、六届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等。
曾柏良说:为了配合联合国亚太地区残疾人十年为中国争光,让盲人国画之国粹的人文文化精神发光发彩,我将始终如一,坚持到底。
闻画、盲画,创新文化,知白守黑,也叫水火既济,当我们闭目养神的时候,头脑将在想象之大象里展示江山如画的投影源之原件,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就一定能在黑暗中点亮心灯,就能照射万物,逐渐变成头脑里的影像,进而聚焦锁定为图相,在通过我们自己的手来打印出一幅幅美丽的国画,那就是真正的闻画之盲画,闻画,能画,非常画,画山是山又不是山,江山如画。这就是中华文化之四维八德。那就是真正的闻画。美丽的国画之盲画,大道之简,返璞归真,自然而然,万法归一,一念之差,天壤之别。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不是光,也不是电,而是我们的念。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闻画,能画,放下肉眼凡胎之三维的录像和照相,就获得了四维八德之大象,空中妙有,无为无不为,画山是山,又不是山,江山如此多娇。
曾柏良作品:

盲人的世界,白不是白,黑不是黑,将有形对无形,万法归心,以画入道,盲画绝学。

盲画能画,松柏良好,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不做三季人。

盲画,能画,观自在,念念内求,内圣外王。我不怕枝杆会断,那是因为我有飞翔的能力而禅定,盲画心禅。

“鼠目寸光哪来格局,盲画,能画,四维投影,乃绝学无忧。”

我们盲人画山水画,有如我们的盲人张洪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有看不见的山峰,还有更高的山峰为此境而画,将有形对无形,这才是盲人画山水的不一样境界。

曾柏良教盲童学画画,就是能让整个社会平等的对待残疾人,他教盲童能画画,是想让盲人能找到一条光明的心路,只要勇敢的相信,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