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王显廷:脱贫不脱志,致富惠乡亲
春节到来之际,笔者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大裴行政村王小楼自然村王显廷家里看到,家门口水泥路四通八达,房前屋后环境干净卫生,房间里家电一应俱全。王显廷和乡亲们一样,正忙于准备年货,欢天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曾经,王显廷也是贫困队伍中的一员,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功摆脱了贫困的枷锁。在美丽乡村大地上,王显廷的名字如今已成为了勤劳致富与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多年前,王显廷身患股骨坏死和强直性脊椎炎疾病,被医院和民政部门确定为二级残疾,生活困难。在全镇开展脱贫攻坚战中,王显廷成为了村里的贫困户,享受着危房改造、残疾补助等扶贫政策,王显廷的生活逐步好起来,吃穿住看病都不愁。虽然每年有扶贫政策的帮扶,但王显廷没有完全依赖政府,即使身体不能做体力劳动,他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脱贫后的王显廷并未满足于个人的富裕,而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立志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走向致富的道路。他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王显廷大胆尝试了的种植和养殖。如今他每年养羊近40只,增加了个人收入。

脱贫不脱志。在创业过程中,王显廷遭遇了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不轻言放弃。他不断学习新技术,参加各类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王显廷的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王显廷说,虽然他脱贫了,但他依然享受着政府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我现在积极做好村里的护塘、护林、公益岗等‘六员一岗’工作,加上低保、残补等政策帮扶,一年能收入3万多元,生活无忧。”王显廷高兴地说。

为了报答党和政府的脱贫政策和关心关爱,王显廷力所能及的帮助困难群众。多年前,一个外来村民,没有地方居住,王显廷就把那位村民安置在自己家里居住、劳动、吃饭,一住就是10多年,王显廷没有要对方一分钱补偿。
如今农村生活富裕了,但矛盾纠纷时常出现,影响了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为此,王显廷就帮助村里解决农村经常出现的建房、流转土地、婚姻、宅基地等矛盾纠纷,跑前跑后给予调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王显廷还帮助村里流转土地200余亩,助力乡村振兴,受到镇、村干部的表扬,受到乡亲们的“啧啧”称赞。
村民王秀友说:“王显廷人善良,热心肠,助人为乐,能力所能及的帮助困难家庭。”
王显廷的事迹在当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脱贫不脱志,致富惠乡亲”的深刻内涵。相信在王显廷这样的榜样引领下,将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王平 蒋庆章)